對大多數人而言,製造垃圾是生活裡習以為常的動作,卻很少有人想過,或者不曾想過,這些垃圾後來都去了哪裡?你我的垃圾桶,絕對不會是它們的終點站。大家現在所熟知的焚化,後續的處理所花費的高昂成本、耗能以及環境污染,都是你我所忽略的。瞭解垃圾的去處,知道問題所在,才能改善我們與垃圾之間的關係,這座島嶼才不會變成垃圾島。
06
解決垃圾,製造污染?
掩埋場和焚化廠衍生的環境問題
罕無人跡的山谷,肥料袋、農藥罐等垃圾,遠觀如同瀑布,近看是大地一道道的傷痕。
在環保署所做的調查,海底垃圾幾乎是鐵鋁罐和塑膠類的天下,不斷地隨著潮水擺盪。
不少海洋生物解剖後,發現胃中含物多含有人為垃圾,人類行為深深影響動物生存。
掩埋場
早期,垃圾被堆置在海岸或是河岸邊,未受重視,被大水掏刷,成為另一波危機。當沙灘、岸邊滿佈垃圾,找不到殼的寄居蟹就只能頂著塑膠瓶蓋當家,不管官方或是民間的調查,名列前茅的海邊廢棄物就是輕薄的塑膠袋。這些塑膠垃圾不會消失,在洋流靜止的地方,垃圾都會集中在那裡,幾乎每10年就會增加一倍的面積,這些塑膠垃圾不易分解,被海水一再又一再拍打碎化,變成及微小的塑膠微粒,被魚、蝦等生物吃進去,最後仍會回到食物鏈,進到我們肚內。
延伸閱讀
每年約有一百萬噸的底渣產生,政府管理失控,違法出現在農地、魚塭的事件頻傳。
理想的底渣再利用,需經過篩分、熟化等多道程序,才可以做為混凝土添加料使用。
曾有學者調查中部焚化爐,發現鄰近學童的指甲及尿液驗出重金屬,引發污染疑慮。
焚化廠
垃圾並不是進了焚化爐之後就沒事。燒了不該燒的東西,所排放的廢氣裡、燒出來的底渣與飛灰中,都會含有重金屬與劇毒戴奧辛。
2015年全國各焚化廠的廢棄物進廠量共有662萬噸,產生97萬噸底渣,20萬噸飛灰,通稱為灰渣。焚化爐的飛灰是有害廢棄物,一般以固化掩埋處理;而另一項產出物底渣,政府允許在經過破碎、篩分處理後利用在道路級配、基地填築等用途,但部份不肖業者把底渣填到農田、魚塭,造成環境污染。另外,環保署允許種類繁多、可能會混雜有害廢棄物的一般事業廢棄物進入焚化爐燃燒,對周遭居民來說,更是無法漠視的健康威脅。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