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23(一)22:00 公視頻道
失控的零廢棄
2000 . 04 . 24
廢土的旅行
採訪 : 張岱屏 撰稿 : 張岱屏 攝影 : 陳添寶 剪輯 : 鐘文源
篩選類別:

地震來了、房子倒了,倒塌的房子混雜著破家具及垃圾,最後去了哪裡?

九二一地震之後,產生了3000萬公噸的建築廢土,這樣龐大的廢土量,是平時台灣營建廢土的兩倍,為了解決這些問題,政府在地震之後以緊急命令的方式置了許多廢土臨時棄置場,然而這些廢土棄置場的位置是否適當呢?走進中部的山間小道,原本的山谷被填進數十公尺深的廢土、良田一夕間成為廢土場、除了部分位於台糖或軍方的公有地外,有更多廢土場位於河川地,甚至是集水區之內。在官方列管的廢土場漸趨飽和之際,也有更多零零星星的廢棄土猶如打游擊戰的方式到處流竄,形成災區環境問題的隱憂。

環保署調查指出,共有一百多場廢土,其中好幾場位於河川地或集水區。雖然法律規定不能於集水區裡傾倒垃圾廢棄物,卻因為「緊急命令」的例外,而避開環境影響評估的程序,加上環保署認為廢土是建築物非廢棄物,並以「建築廢棄物堆置場」一詞取代了垃圾場。

延伸閱讀